40余部电影本月排队上映,年底迎来国产片高潮
又是一年贺岁档进入到了主战场。这个档期照常拥挤,仅12月就有多达40余部影片排队上映。但特别之处在于,今年12月既是内地贺岁片的20周年纪念,更是中国电影票房迈过年度500亿元后的第一次年底冲刺。
跨过500亿元门槛后,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在业界被称为“票房5.0时代”。5.0时代的年终大盘会落在哪个数字? 最受关注的导演和影片能否收获相应的口碑? 一个贺岁档的悄然改变又能折射出中国电影什么样的发展现状? 从现在起到2017年末,至少有这样三个问号等待拉直。
助力中国影市年度票房冲击550亿元,每部大片都可能突围
11月,当中国电影年度票房跨过500亿元的那刻起,新的里程碑也意味着新的起点。截至昨天,这个数据已达到了529亿元。要在最后10多天冲击550亿元甚至更高,每部新片都需发力,每部大片都可能突围。
随着12月下半程到来,进口片交棒国产大片。率先登场的 《奇门遁甲》和 《芳华》 在首个周末都表现不俗,分别获得了2.5亿元和3.5亿元票房。口碑方面,前者作为一部充满天马行空想象力的武侠片,其杂糅的风格令好评与差评旗鼓相当;而后者已经吸引了许多年长者走进影院,冯小刚基本兑现了他的承诺,“拍一部让年轻人与老年人都有回味的影片”。
本周五,陈凯歌新作《妖猫传》、成龙领衔的《机器之血》和《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同时上映。虽然表面上看来,三部影片同档竞争激烈,但因类型各异,只要本身品质过关,喜爱奇幻古装的、看重科幻与动作片融合的、偏爱悬疑风格的观众都会如期走进影院。
此外,备受关注的小说改编电影《解忧杂货店》 将于下周五登陆院线。在东野圭吾的作品序列里,这部集奇幻与温情于一体的小说是个个例。被改编后,这部影片以成龙、秦昊、董子健、王俊凯、迪力热巴等混杂了文艺片男主角与人气明星的阵容而显得风格莫测。作为院线里最普遍的畅销类型,喜剧和爱情显然不会缺席。其中相对引人关注的是吴君如执导、陈可辛监制的《妖妖灵》,该片混搭了香港与内地的喜剧班底。
名导又回到熟悉的档期,但贺岁档的意义却悄然发生了改变
冯小刚在微博上一番感慨,转发率很是可观。单是“久违了贺岁档”六个字,就包含了复杂情绪。一方面,20年前的《甲方乙方》让他成为内地第一位拥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另一方面,20年间中国电影从暮气沉沉到一跃为朝阳产业,“冯氏”倒不与“喜剧”为谋了。
同样对这个档期爱恨交加的还有陈凯歌。12年前,也是在12月中下旬,《无极》上映,不仅拉开了国产古装奇幻大片的大幕,也标注着互联网网民正式介入电影影评。自那以后,任何名导名家想要在公映中名利双收,都得先行趟过网络的“沼泽地”。此番携同类型的《妖猫传》重归贺岁档,陈凯歌显然是铆足了劲儿的。影片改编自魔幻系列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以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为主脉,讲述了长安城接连发生妖邪灵异事件,黄轩饰演的诗人白乐天与染谷将太饰演的僧人空海紧跟一只口吐人语的妖猫,联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水面。导演对于影片的极度看重从前期就可窥见———剧本耗时五年完成,并花巨资重建了一座唐城。“我希望当观众置身其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大唐盛世的景观,感受所有奇幻和奇迹的发生。”
事实上,悄然改变的不只是名导面对的境遇,还有贺岁档在中国影市的地位。20年前,中国电影市场因为冯氏的贺岁喜剧而渐渐扩展出了贺岁档。很长一段时间,这一档期都是中国电影最“吸金”的段落。随着近年来银幕数持续增长,春节亲朋好友共赴影院几乎成为中国各大中小城市青年的必选节目,春节档也以单日破8亿元的纪录牢牢占据全年档期的头把交椅。
不过,逐渐趋于平淡的贺岁档却被专家认为更能看清国产影片的真相。在这个12月,剥离了春节期间情感观影、节日消费的因素,品质将成为吸引观众买单的绝对理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认为:“前段时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突破500亿元成为热点消息,其实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纪录超越北美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比数字更重要的是,好作品才是硬道理。中国电影必须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其中摆脱对档期的依赖,摆脱对话题度和眼球经济的依赖,实现良好的电影生态环境,比暂时的数据更重要。”
标签为: